2021年,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的格式審查,標志著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進入沖刺階段。作為一組長達7.8公里的巨大建筑群和城市空間的組合體,北京中軸線是歷經700余年發展形成的富有韻律、和諧,具有強烈標志性、儀式性的反映東方文明的都城中心區域。
2022年1月,觀眾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參觀“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展覽通過“溯·前世傳奇”“探·大國意蘊”等篇章,展現北京中軸線的前世與今生。目前,北京中軸線申遺正處于沖刺階段。中新社發 劉淮宇 攝
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中國傳統建城理念,與西方有何差異?北京中軸線申遺具有何種世界性意義?面向未來,中國將怎樣推動世界遺產全球議題?怎樣在遺產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中新社“東西問”專欄就此對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呂舟教授進行獨家專訪。
中新社記者:您提出,北京中軸線體現了“以中為尊”、追求對稱之美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文化精神。從中西比較的角度而言,這與西方傳統建都理念有何區別?北京中軸線申遺具有何種世界性意義?
呂舟:北京中軸線是中華文明和文化傳統獨特的見證,這是其申報世界遺產的基礎。從城市的角度,中國古代城市大多作為統治中心出現,以清晰的規劃格局為特征,北京中軸線是這種特征最為突出的形態。比較而言,西方大部分城市基于商業、手工業的聚落而形成,呈現出自由生長的特征,這是東西方文明的一個差別。
西方政教的關系決定了其城市布局特征。教堂、市場、市政廳在城市中地位重要,王公貴族的府邸只是城市中的一極。相比之下,中國古代城市形成了以城市等級制度為表征的重要特點。從西周初期開始出現城市營建高潮,其時便有城市的等級問題。因此,孔子就不能允許僭越的城市存在,因此有了“墮(音灰hui)三都”的故事。北京中軸線作為國家都城的核心,集中了國家最重要的建筑,形成了中國等級最高的建筑群。
2021年11月,北京陽光明媚,中軸線一帶秋色迷人。北京中軸線北起鐘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天安門廣場、正陽門,至永定門,貫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長約7.8公里。中新社發 牛云崗 攝
中國傳統文化中始終強烈表達著“以中為尊”的觀念,北京中軸線也是這種觀念的表達。這種觀念也包括了傳統的人和天的關系。比如秦咸陽城,按照天象星座布局,寓意城是天界在人間的仿寫。中國文化中強調天的秩序對人的影響,認為應“順天命”,要把天的秩序通過禮制落到人間。北京中軸線反映的就是這種從理想都城到人類社會的秩序關系,本質是基于天道的秩序。因此,“中”既是幾何意義上的“中”,更是觀念上的“中”。
此外,北京中軸線規劃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又是獨特的。漢、唐時期的都城大多以宮室為中心,影響到日本奈良和京都等東亞地區的都市形態。而元代營建北京(大都)時,則是先定城市中心點,再來確定方位、宮殿位置等,形成中軸線上決定整個城市形態的建筑群。這種城市規劃方式,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2021年7月,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城市歷史景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邊會在福州舉行。呂舟教授解讀“北京中軸線”的文化遺產價值,向世界展示了北京在老城整體保護和有機更新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和積累的寶貴經驗。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中新社記者:您提出,北京中軸線是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見證。在北京中軸線上,“多元”有哪些突出體現?又如何促進了“一體”的形成?
呂舟:元朝在營建北京(大都)時附會了《周禮·考工記》的都城形態,表達了元代帝王視自己為中華文明正統的繼承人。值得注意的是,元大都以前,并沒有哪座都城是完全按照《周禮·考工記》內容建城的。
明朝嘉靖年間,北京中軸線形成了今天長達7.8公里的規模。清朝進一步加強了中軸線對城市形態的影響,比如,乾隆在景山建了五個亭子,使北京中軸線作為城市輪廓線更為突出。元、明、清三朝,北京中軸線的創立、發展、強化,和它對三千年前周代都城秩序的尊重,清晰地表達了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的延續。
北京中軸線還體現了中國信仰的多元一體。天壇供奉昊天上帝;先農壇供奉風雨雷電、名山大川、河神水神、農神、歲神等;綺望樓供奉孔子;正陽門甕城中東側的關帝廟,西側的觀音寺;故宮欽安殿供奉真武大帝;景山萬春亭供奉的毗盧遮那大佛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
2020年8月,少年兒童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參觀“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了解北京城歷史知識。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城市規劃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城市規劃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授權事宜請郵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國城市規劃網保留最終解釋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城市規劃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